機械法和化學法造紙,對紙張耐久性有什么影響?
機械造紙(機制紙)大致經(jīng)過以下幾個過程,首先準備原料,然后再制成紙漿。由于制造紙漿時所用的方法不同,又有機械與化學法之分。下面一起了解:機械造紙法對紙張耐久性有何影響?
機械法是用機械的方法來離解纖維制成機械木漿。這種木漿,木質(zhì)素無法除去,且其纖維短而粗,又含有較多非纖維素,所以制成的紙張疏松,容易破脆,在日光及空氣中容易氧化變黃,這是耐久性差的其中一個因素。
化學法是用適量的化學藥劑,在蒸煮原料過程中,除去木質(zhì)素及其它非纖維素,使纖維離解而成一種紙漿。根據(jù)所用的化學藥品的不同,化學法可分為亞硫酸鹽法、堿法和氯化法等。
1、亞硫酸鹽法:是用亞硫酸氫鈣【Ca(HS04)2】和亞硫酸【(HS03)2】的混合液,用這種混合液蒸煮纖維,制成亞硫酸鹽化學紙漿,此種紙漿中含有一定量的半纖維素和蒸煮液以及產(chǎn)生木質(zhì)素磺酸的酸性殘留在紙漿中,因此,紙張的耐久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。
2、堿法:機械是用氫氧化鈉【NaOH】作為蒸煮液與原料一起在高溫下蒸煮的方法。由于堿性太大,對纖維損害較大,使紙強度降低,加上成本高,現(xiàn)已很少應用。
3、氯化法:機械是將原料同氫氧化鈉一起蒸煮,經(jīng)氯化、堿液處理后,除去木質(zhì)素,機械再經(jīng)過漂白,在這過程中有時用堿,有時用漂白粉,有時用氯來處理,會使纖維素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。
從紙漿制造方法可以看出:紙漿的質(zhì)量與紙張的耐久性有著直接的關(guān)系。